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院组织师生在多个分会场集中收看了阅兵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激动人心,受阅部队的飒爽军姿和昂扬士气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师生们目睹国威军威群情激昂,倍受鼓舞。大家观后畅谈感想,纷纷表示九三阅兵式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一次珍贵的精神洗礼,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奋进征程中,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党委书记 刘珂:今天的纪念活动就是一场“大思政课”,催人奋进,倍感振奋。它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这样一副对联。“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然而,“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最终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全院上下要以此为契机,为学生们讲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引导同学们回溯峥嵘岁月,理解今日盛世的来之不易。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学校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改革发展中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钉钉子精神,聚焦双高建设、创建职教本科等中心工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主动作为、服务大局,紧扣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春生:今天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洪流,既彰显国防实力,更昭示着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阅兵式上国之重器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具象化呈现。这启示我们,高职教育必须锚定“国之大者”,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既掌握核心技术又具备报国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突破口,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从维和战场到技能赛场,中国青年始终是和平的践行者。高职教育不断优化“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将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熔铸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们用技术火种点亮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实现对“和平盾牌”最生动的诠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高职教育应以更高站位融入国家安全体系,对内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外通过技术援助展现大国担当。让我们以匠心铸就和平之盾,用技艺编织安全网络,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贡献职教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卿: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举行盛大阅兵,是国家重大纪念日阅兵的制度化安排,也是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我是军属,心情激动且骄傲。习近平总书记检阅受阅部队时,我仿佛置身其中。45个方(梯)队走进视野,整齐编队与昂扬精神让我想起家中军功章,它们激励我和家人前行。作为职教人,我的教育观被“实时刷新”,我们要将阅兵热度转化为课堂革命、专业建设、学生成长的长久温度,让青年凭一技之长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正步”向前。高职教育工作者观看大阅兵,是看“国家需求——产业需求——教育供给”的逻辑链。阅兵精神为高职育人提供“情境化教材”,阅兵的“毫米级误差”“零故障通过”具象化了高职课堂追求的“工匠精神”。今天,经管学院全体师生同步观看阅兵,并将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和主题班会中深入讨论,实现思政、专业、国防“三课合一”。
民主党派(九三学社)人士代表、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刘静瑜:观看阅兵式,不仅令人心潮澎湃,更可从视觉设计中窥见国家意志与美学精神的融合。其精妙之处,尤其体现在“人”字形观礼台与“城墙红、橄榄绿、富饶金”的色彩运用中。结构之美。三个“人”字形观礼台布置的象征与功能统一。“人”字形结构绝非偶然,它既稳定又向上,隐喻“人民是历史的阅卷人”,体现军队来自人民、保卫人民的本质。三个“人”字呼应,形成“众”的意象,强化了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色彩之韵。“城墙红”“橄榄绿”与“富饶金”的历史回溯与时代对话。“城墙红”沉稳厚重,唤起对历史与民族脊梁的联想;“橄榄绿”象征和平,呼应“珍爱和平”的主题;“富饶金”点缀其间,寓意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三者共同构建了阅兵式的视觉深度与文化内涵。设计之思。阅兵视觉语言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示。这种“于精微之处见大美”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教育极具启示。我们应培养学生对文化符号的敏感与运用能力,强化工匠精神,使其在技术与人文层面同步提升,才能为国家输出既具扎实技能,又富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阅兵式的视觉设计,不仅是形式的美化,更是文化、精神与哲学的传达。这种在细节中见匠心、于视觉中蕴深意的智慧,必将为国家发展注入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李倩: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它向全世界昭告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这场阅兵式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辅导员,我深感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将阅兵式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专业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认同感,鼓励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刻苦钻研技术技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篇章。
学院理论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钊:收看了隆重的纪念大会,特别是盛大的阅兵式,我们看到受阅部队威武雄壮、斗志高昂,受阅装备精良先进、智能新锐,集中展现了当今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我们欢欣鼓舞、倍受振奋。今天我们纪念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值此纪念抗战胜利之际,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向青年学生讲好这次隆重纪念活动的主题。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时时警醒、居安思危、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惨剧重演。缅怀先烈,是要崇尚英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压倒一切困难,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珍爱和平,是因为和平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才实现了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开创未来,需要以史为鉴,树立正确抗战史观和二战史观,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有信心更有能力坚决捍卫和平。
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刘奕灵:当雄壮的军歌旋律响彻天安门广场,当威武之师踏响刚劲的足音,当“中国造”大国重器震撼亮相……一切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显示了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能力和决心,彰显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强军兴国的历史跨越,传递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让我们深刻理解山河无恙,源于“宁死不屈、自强不息”。让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当!作为辅导员,我将持续通过主题班会、红色实践等活动,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团结奋进”的民族基因融入日常教育,使学生明白,爱国就是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日常学习、工作中的脚踏实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技能提升与国家需求结合,涵养家国情怀,以“工匠精神”践行报国之志,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中流砥柱。
人文社科基础教育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陈利平:当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那整齐划一的阵容、威武雄壮的气势,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热血与澎湃。每一步正步踏响,都是新时代中国军人昂扬风貌的生动写照;每一次敬礼凝视,都是祖国繁荣强盛的有力见证,令人心潮激荡、自豪不已。回望八十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无数革命先烈怀揣“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念浴血奋战。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长城,用生命驱散黑暗,为中华民族迎来了和平的曙光。八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从战争废墟走向繁荣盛世,从苦难岁月迈向伟大复兴。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唯有凝聚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才能在风浪中屹立不倒;唯有坚守初心使命,才能在时代变革中开创未来。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此次观礼让我对教育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将带领支部党员,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将抗战历史和先烈事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让红色基因在知识传授中薪火相传;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反法西斯战争凝聚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动力和报效祖国的担当。我们将以此次观礼为新的起点,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历史、启迪未来,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院长助理刘力萍:2025年9月3日,观礼纪念大会暨盛大阅兵,心潮澎湃。天安门广场上整齐的步伐声与轰鸣的引擎声,交织着历史烽烟与时代强音,这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亦是对未来和平的庄严承诺。铁流滚滚,战机轰鸣,教室内涌动的爱国热血与民族自豪感久久不能平息,在场师生无不被我军的威武雄姿所震撼。作为高校教师,我唯有将这份感动化为教学动力,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用专业学识浇灌青年担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和平薪火在接续奋斗中永远传递。
国家级足球裁判员、国际旅游与体育学院教师谢家琦:阅兵仪式,那整齐划一的方队,如钢铁长城般气势磅礴,每一步都踏在我的心坎上,展现出中国军人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那先进装备的亮相,如壮丽史诗般震撼人心,每一件都映照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创新的强大动力,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强盛与荣耀;这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更是我们新时代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世界之星”包装奖获得者、轻工工程学院教师魏建斌:九三阅兵的铿锵步伐,不仅映照着国力的飞跃,更激荡着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初心。当现代化装备方队驶过天安门广场,我深切感受到强国之基,必立于育才之上。清晨,我守在学院多功能厅屏幕前,同我班同学共同目睹45个方队接受检阅。空中护旗梯队划破长空,战车方阵铁流滚滚,让人热泪盈眶,无比鼓舞。对比1984的阅兵视频,这四十年的巨变,是民族复兴的生动注脚,更让我热泪盈眶——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凝聚着技能人才的汗水。震撼之余,职业教育的责任在心中愈发清晰。阅兵展示的尖端武器,背后是精密制造与技术创新的支撑。作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深知这些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我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的探索,以及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突破,正是职业教育呼应时代需求的缩影。我们的学生,未来可能成为先进装备的设计者、维护者,用双手托举“中国智造”。这份担当,已融入日常教学。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是为铭记历史,更是为开创未来。我愿以毕生所学,为职教事业添砖加瓦,让更多技能人才在时代舞台上绽放光芒!
党委教师工作部干事李玲依:屏幕前,钢铁洪流踏过长安街,银鹰掠过长空,每一个中国人的胸膛都跟随着铿锵步伐共振。这并非仅是武器的陈列,更是民族意志与时代精神的壮丽书写。最动人的画面,是抗战老兵苍老的手敬出的军礼。他们目光如炬,穿透历史烟云,连接着曾经的烽火岁月与今日的盛世荣光。这些英雄的存在,提醒我们:胜利从不易得,和平何其珍贵。新型装备的亮相彰显了国家实力的飞跃,但阅兵的核心从来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展示一个国家捍卫和平的决心与能力。它向世界传递清晰信息:历经磨难的中国,拥有不可撼动的意志维护主权与尊严。这场阅兵也是一堂生动的国民教育课。它让年轻一代理解,国家的强盛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我们享受的和平日常,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坚守与奉献。当掌声与欢呼汇成海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自信宣言。这力量将激励我们,在各行各业继续奋斗,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尊严与和平。
学生感言
酒店24305班李珊珊: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时,五星红旗随着歌声冉冉升起,看阅兵仪式时,大屏幕前的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脊梁。我认为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是对祖国国防和科技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让我感受到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背后的深沉力量。强大的国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敢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的底气。也提醒着我们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青年,更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用奋斗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微小的力量汇聚成强国的洪流。
环艺23353班蔡毓航:当雄壮的国歌在空中回荡,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中冉冉升起,当受阅的队伍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观礼台,这一切庄严而神圣的场景,总是能够轻易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种情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统计24305班陈羽淋: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坐在屏幕前观看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最直观的感受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不禁联想到平时校园里的升旗仪式和军训经历。虽然规模无法相比,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是相通的。这种跨越屏幕的情感共鸣,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如今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走上战场,但知识报国同样重要。在专业课上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在实验课上认真完成每个操作,这些都是我们践行爱国情怀的方式。我们要珍惜在校时光,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将来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